19日上午11时,“中道自然——中国画名家青州邀请展”在青州宋城界山艺术馆重隆开幕,八位来自全国的知名画家齐聚一堂,为我们带来了上百幅精品力作,提供了一场饕餮视觉盛宴。他们画风迥异,绘画语言纷呈多姿,但是都在诉说着同一个命题——那就是他们心中质朴而美丽的大自然。
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而中国绘画中讲究“归于自然方能高于自然,师造化方能得物象”。南朝宗炳就说“圣人含道应物,贤人澄怀味象”;唐代张璪又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五代荆浩的“度物象而取其真”,再到明代王履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千百年来自然之美、自然之景,依然是画家们所追求、所立意的根本,是他们无穷无尽的艺术之源。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反映现实美又创造艺术美。八位艺术家不断地从自然中汲取营养,变法求新,独具一格,各显风采,为中国画的丰富和发展开辟了新的乐章。
享山川流连之奇雄,感林泉高致之意趣,走进展厅山川大河横贯两侧,四季更替、昼夜变换的不同景色在回廊中交替辉映。
漫天的雪花飘洒山间,山谷的幽泉溪水静谧安详,独坐凤凰山的寺庙,其红色的墙壁打破寂静萧寒的山峦,似一曲高歌划破空寂的天籁……在李翔先生的山水中没有浓重的墨色,多是梦幻般的青绿着色、台石皴染,而山头多用点头皴,将飘渺的房舍,山川的高耸奇雄描绘的淋漓尽致,迷蒙氤氲的雾气,虚无缥缈却又身在山间。温馨唯美,看着看着,觉得画中的景物感染了心灵,润湿了自己的眼睫。
李翔风 雪凤凰岭
风雪乍停,眼前就被高耸山峦所震撼,焦笔渴墨,大道至简的画幅揭开了又一篇章,这是王界山先生的作品。唐王维就曾说过“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界山老师之画、画幅不大但自成机忬,没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山谷空响朦胧飘渺的视觉感受,有的只是厚重的焦墨皴擦,却难掩澎湃激情,是对自然的真情流露。自古文人水墨自唐代肇兴而历后代繁盛,是“道家”美学之因。而玄与素作为老子的核心美学思想,是宇宙的万物之根本,在绘画上黑白二色成为后世水墨的皈依。由此,“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成为历代绘画所追寻的精神内涵。王界山先生的绘画不仅是玄素结合,又将前人的“唯墨是从”加以发展,大作焦墨,浓而不腻,简而不漏。自古云:“孤阳不长,独阴不生”,唯有焦墨不掺水韵,则不可达到中和充实。但在先生的画中却将无数山川的远近、高耸、繁密、灵动展现出来,表现了一种完胜一切的磅礴之感。不论是江南塞北的山川树木,还是异国风光、家乡风物,他都挥毫临写,直抒胸臆。面向大山,对景写生,真实的用自己的画笔描写眼前之景、心中之境,兑上浓情画意,画面朴素无华却诗意盎然,观之让人流连,有所思有所感,有震撼有隐隐的感动在心头澎湃。
王界山 山高仰首望
畅游于界山先生焦笔造就的卓然山林时,朱全增先生的一曲《大唐颂歌》顿时使人凌乱了思绪——接天莲叶无穷碧已无法诠释这满塘的荷叶与婷婷玉立的菡萏藕花的交响,正中的荷叶边泛着枯黄而画前的荷叶正在成长,这既是时代的赞歌更是人生的慨叹!大唐盛世繁华万里,却不能避免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生命的长河依然流淌,老去的容颜却无法挽留,我们只能期盼着代代的子孙为我们继续新的创造。自古笔墨与色彩难相容,绘画也经常在雅与俗中徘徊。格调、趣味、素质、修养等等都是一幅高雅作品的体现,在朱全增先生的画中我们找到的是傲立风雪的铮铮铁骨、是格致风标的高洁傲物,是丛林间相视呼喊的活泼灵动,是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诗咏志以喻世,画尽意则长存。如果说朱全增先生的画是在用生命诠释着一株株花草的繁茂与重生,那么夏荷生先生的画、呈现给我们的则是工致细腻勾勒。一块块太湖石用它独特的形象性表现了迥异的审美情趣,竹叶于石缝中挺然而出,冲破坚硬的石块,在石中飒彩英姿。一个是写意挥毫意气风发,一个是细笔勾勒精工代写,两种不同的绘画语言,互为衬托,静与动、繁与简、刚与柔,在他们的笔下交揉杂错,画家风骨伟岸,如嶙峋的太湖石,皆为尊尊精神的丰碑。
时光的穿梭机带我们时而穿梭于冯聚成先生的青州古城:气韵生动,思与境偕,游历山峦仙境又深林险壑的景物。在《云门献寿》一画中:东齐秀色云门山云雾缭绕,亭台庙观隐现林间,摩崖石刻大“寿”字雋书山阴,深深流露的是浓重的青州恋意。不论是《范公祖荫垂千秋》还是《古街遗韵》,诉说的都是对古老青州的爱语情嫣。时而又带我们飞跃长江走进刘泉义先生的苗族山寨;时而又走进许向群先生作画的军队,体会“最可爱的人”的军旅生活和战斗;时而卧游于郭兴华先生意气风发,“恰似无声似有声”的旷野山涧……
不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八位艺术家们都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技法,回归到最本真的自然,蒙养生活,反应心声。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彰显着“专属味道”。这里既有“搜进其峰打草稿”的坚持,亦有“师造化”再现生活的深刻体验,更有“变古法为我法”“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的自我升华,无不体现了艺术家非凡的创造力。八位艺术家们突破定格在摹古仿古的传统绘画风格,在自然中博彩精华,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求新求变,充实了艺术的活力,实现了中国画的健康发展和本身真正价值的实现。
时光荏苒,艺术的脚步永不停息,我们期待这八位“中道自然”又“独有我法”的艺术家,伟岸天地、澎湃心情,大作力作,以飨读者!
山东艺术学院
王钰淇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